那位好心人快告诉我陈若曦的小说尼克森的记者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吧?拜托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7 15:34:35
拜托拉。。。

二)反映大陆文革的小说:1966年陈若曦以台湾留美学生的身分,於文革初期随夫回归大陆,前后在文化大革命中生活了七年,至1973年离开大陆回到香港。停笔十一年之久的陈若曦於1974、1975年分别在香港明报月刊首次以小说形式向外界披露文革内幕,发表〈尹县长〉、〈耿尔在北京〉等作品,受到举世注目,成为知名作家。而在陈若曦陆续发表的十五则短篇、一则长篇〈归〉的文革小说中,共有〈晶晶的生日〉、〈尼克森的记者团〉两篇小说是以女性第一人称观点叙述自己的故事;在〈查户口〉、〈任秀兰〉、〈丁云〉、〈十三号单元〉、〈女友艾芬〉等作品,则是以女性第一人称的观点叙述他人的故事,这种现象意味著陈若曦对於女性思维意识的重视。而笔下的女性角色也是丰富而多元的,但她们都摆脱不了一种宿命,那就是政治的干预、政治运动的侵扰,「政治」这东西狠狠地钻入她们的世界里主宰了她们的命运,她们的幸与不幸都源自於政治因素 [8]。女人在社会体制下的命运,一直是陈若曦关怀的视点之一。
  陈若曦的小说创作一直具有浓厚的写实主义色彩 [3],诚如有学者指出她的小说向来亦步亦趋地随著整个现实政治社会局面而发展(可以说她走过那里,故事就说到那里),反映出身处每一个特殊阶段的各种人物正在酝酿或已展现的生命型态。她的女性意识当然也不例外 [4]。陈若曦的作品往往与其经历的时空环境和意识型态有密切的相关联,现实中的作者陈若曦,和作品中的隐含作者(陈若曦的「第二个自我」)[5],往往距离不大,彼此之间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学界在划分陈若曦作品的创作特色,多是按著她个人生命历程、时空环境的变迁而作分期,约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早期作品(大学时代的作品,1957~1962年):如〈钦之舅舅〉、〈灰眼黑猫〉、〈巴里的旅程〉、〈收魂〉、〈辛庄〉、〈乔琪〉、〈燃烧的夜〉、〈最后夜戏〉、〈妇人桃花〉等,均收在《陈若曦自选集》(台北:联经,1976)中。这个时期陈若曦的小说已表现出写实主义的色彩,注重她生长环境中的乡土民俗、市井群相 [6],尤其刻画中下阶层的女性在父权社会体制下,被传统民俗与禁忌宰制的悲惨命运 [7]。民俗禁忌与女性,是她书写的主调。

  (二)反映大陆文革的小说:1966年陈若曦以台湾留美学生的身分,於文革初期随夫回归大陆,前后在文化大革命中生活了七年,至1973年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