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成语故事?越短越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8:32:31
谁知道成语故事?越短越好

叶公好龙
刻舟求剑
狐假虎威
兔死狐悲
守株待兔

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它出自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立下雄心壮志要报仇雪耻,就在柴草上睡觉,经常尝苦胆,以激励自己不忘国耻。越王就这样磨练自己的意志,经过长期的准备,终于率兵打败了吴国,洗雪了自己蒙受的耻辱。
薪指柴草,胆指苦胆,原意指睡在柴草上尝苦胆。后世人们用“卧薪尝胆”来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爱毛反裘:比喻本末倒置,贪小失大
魏国国君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有个人反穿着皮袄而又背着柴草,就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让毛朝里而皮朝外呢?”背柴草的人回答:“我这是因为爱惜毛。”魏文侯说:“你难道不知道,如果皮磨损破了,毛也就无处附依了吗?”成语“爱毛反裘”由此故事引申而来。

出尔反尔:比喻前后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战国时,邹国与鲁国交战失败。邹穆公向猛子发牢骚说:“我的官员在这次战斗中死了三十三人,老百姓却见死不救,实在太可恶了。”孟子回答说:“当遭受饥荒时,你的百姓饿死、逃荒,而你的官吏看着仓库里堆满了粮食、财物也不去救济他们。你们不关心百姓的死活,百姓怎么会来关心你们呢?‘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当时此句的意思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后来由于故事而使得意思引申为今意)”

秦围赵都邯郸,平原君急赴楚国求救,欲挑选二十名随员。选得十九人,毛遂以囊锥自喻,说若处于囊中将脱颖而出,自荐同往。十九人谓其傻皆讥笑之。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日终不决。众人无奈,毛遂按剑而上,陈述利害,威言并加,使楚王答应派兵,并锸血为盟。众皆佩服至极,称是毛遂使赵国重新雄起。平原君夸说:“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遂待毛遂为上客

杯弓蛇影

乐广有一个极为亲密的好友,很长时间没有来玩了。有一天,他终于又来了,乐广问他是什么原因好久没有来。客人回答说:“上次在你这儿玩,你请我喝酒。我正要喝的时候,突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当时心里甚为厌恶。喝下去以后,我就病倒了。”
正当那个时候,乐广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一去弓,那弓上用油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里猜想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