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戏的热播现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02:12:23
屏幕上的“皇帝热”应当降温
镜头一:劝君少刺秦始皇
著名作家魏明伦评点张艺谋的《英雄》一片,认为其成功之道在于创新。创新在哪里?其一,刺秦刺出了歌颂秦始皇,维护封建的主题;其二,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突出政治。其三,当前许多充斥“帝皇崇拜”的影视剧,观赏性不够,娱乐性不够。而《英雄》的娱乐性登峰造极,是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大哉,《英雄》!票房收入当以亿万计算,当然,也有为数上亿的当代青年在潜移默化之中吸取”“帝皇崇拜”之精髓。
镜头二:误人子弟实堪忧
进年来,清宫大戏一部接一部地播出,黄马褂、大辫子可谓占尽央视、省视荧屏风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绝于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你方唱罢我登台,刀光剑影、尔虞我诈,似乎努尔哈赤的皇室传人都是把江山社稷时时放在心间,殚精竭虑,爱民如子,哄得一般观众特别是对历史不甚清楚的年轻人在肃肃然、飘飘然中像阿Q一般忘却历史的苦难。
镜头三:“皇帝热”该降温
正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吟诗的李白没人拍,造纸的蔡伦没人理,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没人问,一代神医华佗没人写,编导者们却对皇帝这样痴迷,真有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以天地为私物,以万民为私有的皇帝是值得称颂的话,那么小偷、强盗、杀人犯、吸血鬼为什么还要被人们唾弃呢?美国的电影编导们尚且把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斯拍得活灵活现,我们的电视剧编导们为什么要把正面的特写镜头一再对准皇帝呢?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皇帝在人们心中不成为丑陋的人,民主与良知就没有地位。以推翻封建腐朽帝制为己任的孙中山先生有言:天下为公。一语道破皇帝们家天下的极端自私卑鄙。但愿屏幕中的皇帝热能够降温。
问题:1.出现皇帝戏的热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皇帝戏的热播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提倡体现什么样精神的历史戏多走上屏幕?应该如何加强先进文化的建设,有效地发挥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我认为:
其一 当然是有较高的收视率,商业目的(现在没有收视率的节目,也就是说没有市场的电视剧没有多少导演喜欢拍)
其二 这也与近来提倡中国文化有一定关系,因为中国的古文化是国人一直自以为豪的,这也是目前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大力发展现代中国先进文化,我们是要发展文化但决不是已经被屏弃的腐朽文化,而应是代表当今中国的先进文化.皇帝戏里充斥着的主奴思想(某某某是某某某的主子等等),权利思想,贵贱思想....,这些都不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该提倡的.我们改革就是要改掉一些落伍的,对社会,对人民没好处的糟粕,然而,授众面甚广的影视文艺作品却还整天唱反调,实在鄙视那些自命不凡的编剧的强盗思维逻辑.
最后 也反映出影视工作者们的创新工作还做得不够,你看美国的<<越狱>>能在中国这么火也就能窥一斑以见全豹了.过多的皇帝戏也反映出编剧的懒惰,不愿创新(皇帝戏千篇一律).
皇帝戏可以拍,但我认为应该换一个角度,而非纯粹从皇室分争这种低级的令人作呕的角度编排.

好了,就写到这,一点愚见,希望对你有帮助!!!

1.出现皇帝戏的热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编导的黔驴技穷。
皇帝戏的热播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危害?
随心所欲地捏造杜撰、凭空想象地胡编乱排,无不恣肆和张扬着独裁霸道、权谋争斗、尔虞我诈、血腥杀戮的封建糟粕,构成对社会和人心灵的污染误导。在彰显着奴性和谄媚、权争与倾轧、物欲及欺诈,其共有的晦暗阴鸷基调、滞重压抑氛围,很难给人以美的愉悦和感染,更谈不到心灵净化境界升华。无论有着多么美好灿烂的心绪,只要看了皇帝戏都会烟消云散荡然无存。
我们应该提倡体现什么样精神的历史戏多走上屏幕?
尊重事实和史实,不要以为历史是编导的小板凳,想怎么摆放就怎么摆放。还有请编导们男人气点,男人看历史看的是挥斥方琼,是征战天下,不要老像个女人一样喜欢看历史的言情剧。搞些什么三角恋,出轨,什么的。特别是像吟诗的李白、造纸的蔡伦、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这一类的,搞成悬疑乱恋的呕吐剧。
应该如何加强先进文化的建设,有效地发挥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用其精华,去其糟粕。

1.皇帝戏热播不是皇帝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