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9:54:03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都是航海史上的壮举。可规模远大于新航路开辟的郑和下西洋为何却偃旗息鼓了呢?
请从规模,次数,人数,吨位,里程和所到之处,目的和性质等方面
比较这两次航海史。分析原因并挖掘深层认识。
写一个1500字左右的论文~我们急需要用~谢谢啦~或者提供几个有相关信息的网站也可以~要具体的网址~多提供几篇小女子感激不尽~
若被采纳追加分数~
3Q~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明代的陆路交通受阻于中亚的帖木儿汗国,故陆路对外交通不大发达,其海上对外交通却有一番新面貌。成祖即位后,为了宣扬国威、扩展贸易、寻找珍宝等,派三保太监郑和率庞大的船队屡下西洋。自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前后下西洋凡七次。西洋在明时指的是今南海以西的印度洋,郑和的航线最远曾抵达非洲东南岸。

郑和远洋舰队规模巨大,如第一次出使,随行之水手、书记、医生、通译一共有二万七千余人。每次下西洋常有大海船六十余艘至一百艘,其大者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可容一千余人及大量物资,船上装有罗盘、航海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远洋航船。下西洋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在古代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都为空前之壮举。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交往。郑和所到之处,均随船带去中国的丝、茶、漆、瓷等物,换回各国奇珍异品。南洋及西亚、东非各国在郑和访问之后,纷纷遣使入贡,促进了海外贸易,也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由于航行频繁,使中国至西亚和东非一带的航道畅通而稳定,大大有利于中国文化西传和西方文化的东来。中国原已有部分居民移往南洋,自郑和下西洋后,各地华侨之地位提高,故移民南洋各国者日众,其中尤以福建、广东二省为最。华侨之海外移民,对当时南洋各国之开发贡献颇巨。

百科里很多信息:
http://baike.baidu.com/view/22107.htm

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不同之处.. 请教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比较.从时间性质影响等等不同的方面 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两者有什么不同?不同 明朝时期 郑和下西洋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要早多久? 为什么新航路的开辟能给欧洲带来巨大的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却没有? 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几年?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改革开放! 郑和的下西洋 与新航路的开辟都有掠夺财富的目的为什么没有衍生出资产阶级革命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过程,结果,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新航路开辟不发生在中国. 新航路的开辟为什么不是郑和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