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里信里写的话为什么只写一个前双引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9:21:56

因为信没有写完

“你好……

“真棒

“漂亮--

“再见”

文体格式就是这样,第三人称来写出信的内容

因为第11自然段信的内容还没有完,到了第12段才是信的另一段,所以11段没双引号。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 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 凡卡 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 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 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提问者的意思应该是,信里一处说了几段话,但后引号只在最后一段出现,而前引号则在每段开头都出现一次。
  双引号有一种重要的使用规则,就是:
  不管说话人说的内容多与少,后引号只有一个。而前引号则不同,当一个人的话语一次说完,就用一次;如果话语分若干段落来说的时候,则前引号在每一段开头出现一次,表示说话人的话还在继续。
  例如《寡人之于国也》里面,孟子的回答: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
  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以上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