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率和采样率对一首歌的音质有什么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0:56:45
我发现下来的歌的比特率和采样率往往不一样,对一首歌的音质有什么影响?

比特率这个词有多种翻译,比如码率等,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bit)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少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质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翻转。512Kbit/s,1 Byte=8 bit
  码率就是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取样率(也叫采样率),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但是文件体积与取样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重视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围绕这个核心衍生出来的CBR(固定码率)与CBR(可变码率),不过从音频方面来说,码率越高,被压缩的比例越小,音质损失越小,与音源的音质越接近。
  CD提供的44.1KHz的采样率。但是,CD上的音乐在windows中是不能够直接认出的,不能够直接拷贝到硬盘中。所以为了把CD上的歌曲拷贝到硬盘中,就需要专门的软件来实现,这被叫做抓轨,经过抓轨出来的音乐是以wav的形式保留在硬盘中,这个最原始的文件(WAV)通常是很大的,比如一盘CD上的音乐,就是700M左右,如果把它分离成每首歌曲,那每首歌曲文件的大小在20——60M。这样大的文件即占用硬盘空间,也不适合在网上进行传递。所以,通常要把这个原始的大文件进行压缩。其压缩方式有多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损失的压缩,比如用猴子(monkey.exe)这个软件就可以实现,它可以把这个原始的音乐文件(WAV文件)压缩到原来大小的50——60%,文件格式是APE。
  另外一类压缩方式叫做有损失的压缩,优点是可以把文件压缩得更小,常见的音乐有损压缩形式是MP3。但缺点是声音质量下降,一般,文件被压缩得越小,声音质量就越差。
  MP3是MPEG-1标准的音频LayerIII 。MPEG-1(ISO/IEC 11172-3)支持采样率为32KHz,44.1KHz和48KHz的单声道(MONO)及双声道(Stereo或Dual mono)编码。根据编码的复杂性、编码效率分三层;Layer,I,II ,III.Layer I复杂性最低,压缩效率也最低,压缩数据流的预设位率为32-384k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