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民间中草药药理介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5 05:48:23
我想了解有关治疗肝胆病方面的中药

应当说明,自191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轻视,加之当时卫生事业落后等原因,因此,这一历史阶段肝胆病中医防治工作未有明显的发展。
  解放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飞跃发展,疾病防治水平的不断提高,肝胆病防治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我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从而使中医药防治肝胆病的研究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
  如前所述,中西医是两套几乎完全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它们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有其自身独特之处。其中对肝胆病的分类、诊断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西医学较为客观、具体,易为接受;对于常见肝胆病的防治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变等,中医治法丰富多采,疗效亦较为显著,这又是中医学的优势。因此,近几十年来,人们注重取中西医之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开展对肝胆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疗效总结。此乃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
  一、采用中医药预防肝胆病的发生发展
  解放以来,为了防止病毒性肝炎等病的流行,党和政府积极号召全国人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注意加强对幼儿园、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的饮水卫生消毒,做好管水、管粪及消灭蚊蝇等工作;同时结合历代医学家预防疫病流行的经验,大力推广中医药预防肝病的传播。不仅注重对肝炎等病的未病先防,同时亦开展既病防变的防病工作。
  1.未病先防 例如,早在50年代,国内部分地区发生肝炎流行时,曾运用茵陈、板蓝根、大青叶、虎杖、黄芩等煎汤进行大面积预防,获得了良好效果。60~70年代,中药剂型由汤剂发展到运用丸剂、散剂、冲剂等多种剂型。各地曾先后报道运用肝防Ⅱ号丸(板蓝根、花斑竹、茵陈、大枣)、茵陈合剂(茵陈、路边荆、田基黄、败酱草、甘草)、乙肝预防丸(板蓝根、地丁、茵陈、夏枯草、黄芩、柴胡、甘草)、柳叶片(柳树叶)、小儿护肝丸(山栀、连翘、薄荷、茯苓、白术、五味子)等方预防甲肝或乙肝的流行。如某防疫站用柳叶片于肝炎密切接触者中进行预防1566人;对照组50人不服药,观察45天。结果:服药组发生肝炎1例,发病率0.7‰;对照组发病4例,发病率80‰。用卡方校正法,X2=74.880,P<0.001,有显著性差异。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上海、武汉等地发生甲肝大流行时,板蓝根冲剂、复方板蓝根汤剂(主要用于板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