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济曾在哪段时间被取消了?为什么会被取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2:37:13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一直到1978年11届3中全会召开前的这段时间个体经济被取消。
因为当时我国完全模仿前苏联的经济模式只容许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存在,个体经济必须取消

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我国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大批工厂、矿山、交通运输企业和城市民用建筑陆续兴建,其中,1953年国家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就有130多个,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这样宏大的建设规模,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基本建设所需要的劳动力,使重点工程顺利完成,是当时劳动力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原有的建筑队伍,不但力量薄弱,而且十分分散。因此,有必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管理,以适应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1953年底,全国已有93个城市设立了建筑工人调配专管机构,为本地区基本建设单位调配劳动力。

1954年,劳动部召开各大行政区和省市劳动局长会议,提出了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劳动部门的工作重点应由救济失业工人转向建筑工人的调配。1955年以后,劳动力的统一招收和调配制度又从建筑业扩大到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等各个部门。1955年5月,劳动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劳动局长会议,会议明确规定了劳动力统一招收和调配的基本原则、办法和劳动部门的管理权限。基本原则是:“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即在劳动部门统一管理之下,由企业主管部门分别负责进行。具体办法是:(1)在招工方面,企业招用工人和技校学生,统一经过劳动部门进行,机关和事业单位招用人员应报当地劳动部门备案;在调配方面,企业之间劳动力的余缺调剂主要由主管产业部门在本系统内进行,但为避免同类职工相互调动和远距离调动所造成的浪费,由地方劳动部门进行地区平衡调剂。(2)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劳动力余缺调剂以及抽调技术工人支援内地重点建设,由劳动部门进行。(3)在劳动力平衡计划方面,各部门和各地区根据国家批准的劳动计划,编制本部门本地区的年度劳动力平衡计划,劳动部门进行部门、地区间的劳动力调配。

从此,劳动力的统一招收和调配制度,即“统包统配”制度,就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建立和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说,劳动制度还是多种形式并存,劳动力还是能进能出的。建立“统包统配”的计划就业管理制度,符合当时的体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