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心理的文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3:17:16
根据家庭结构:比如父母教养态度的方法.自己学习经历后的感受.什么时候觉着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个性特点.自己最好的几点品质.认为自己不好的几点品质.自己的人生期望.等等等等...

心理平衡的方法
[日期:2007-11-08] 来源:不详 作者:梦思轩 [字体:大 中 小]

南昌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曾在一项新生心理测试中发现,存在心境苦闷、失望、悲观甚至有自杀倾向的学生达4.82%,在所有测试项目中排列第三位。与此同时,因不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以及理想与现实强烈心理落差等因素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9月份的到来,新一批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大学生抑郁心理普遍甚至出现自杀倾向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为此,记者日前通过在江西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南昌大学采访调查,管窥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人际关系处理不善困扰大学生心理

南昌大学心理咨询中心2002年接待学生812人次,其中因人际关系紧张前来咨询的占20.1%,排在第一位;在2003年接待的836人次学生中,人际关系不适的达28.9%,其比例仍高居第一。此外,对2003级5232名新生进行的一项心理测试显示,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自卑,对他人求全责备等人际关系明显感到不适的同学达到5.1%。

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与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完善,以自我为中心倾向严重有直接关系。他们遇事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总是希望别人和周围环境顺着自己,往往因不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而导致心理问题出现。当他人的看法、想法、生活习惯等与自己不一致,或自认为他人有对自己的不尊重时,他们甚至采取“以牙还牙”、自我封闭等不处理方式。这部分学生虽然表面上似乎很要强,其实内心非常孤独,希望他人接纳自己,自己却不善于接纳他人;希望他人尊重自己,而又缺少尊重他人的意愿。

与此同时,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也阻碍着一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因学习较差、长相和身高等原因,在与人交往中过于计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敢与他人交往。一些城里来的家庭经济条件好或各方面相对较强的学生没想到或不愿与这些学生主动沟通,甚至有意无意地对他们进行伤害,加剧了他们的人际关系不适应感,严重的可能引发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