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钟毓的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1:45:16
原文如下:
毓字稚叔。年十四为散骑侍郎,机捷谈笑,有父风。太和初,蜀相诸葛亮围祁山,明帝欲西征,毓上疏曰:“夫策贵庙胜,功尚帷幄,不下殿堂之上,而决胜千里之外。车驾宜镇守中土,以为四方威势之援。今大军西征,虽有百倍之威,於关中之费,所损非一。且盛暑行师,诗人所重,实非至尊动轫之时也。”迁黄门侍郎。时大兴洛阳宫室,车驾便幸许昌,天下当朝正许昌。许昌逼狭,於城南以毡为殿,备设鱼龙曼延,民罢劳役。毓谏,以为“水旱不时,帑藏空虚,凡此之类,可须丰年。”又上“宜复关内开荒地,使民肆力於农。”事遂施行。正始中,为散骑(侍郎)[常侍]。大将军曹爽盛夏兴军伐蜀,蜀拒守,军不得进。爽方欲增兵,毓与书曰:“窃以为庙胜之策,不临矢石;王者之兵,有征无战。诚以干戚可以服有苗,退舍足以纳原寇,不必纵吴汉于江关,骋韩信於井陉也。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盖自古之政。惟公侯详之!”爽无功而还。后以失爽意,徙侍中,出为魏郡太守。爽既诛,入为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听君父已没,臣子得为理谤,及士为侯,其妻不复配嫁,毓所创也。
求翻译,急急急!

这是我自己的翻译,只能作为参考:

钟毓,字稚叔。十四岁的时候就做了散骑侍郎,他反应机敏,善于谈笑,有他父亲钟繇遗风。

太和初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围困祁山,魏明帝曹睿想御驾亲征,钟毓上书劝阻说:“论及作战的谋略,应重视在朝堂上战胜敌人,战功应注重在军营之内建立,国君虽然不离开宫殿,却能在千里之外赢得胜利。皇帝应该镇守京师,以作为在各个方向上气势的源泉。如果您亲自率领大军西征,对壮大前线军威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因此所消耗的资源钱财,也比本来要大得多。而且在炎热的暑期用兵,一向是被人慎重考虑的,现在并不是陛下万尊之躯出动的时候。”因此,他被提升为黄门侍郎。

当时正好洛阳在大规模修建宫室,皇帝就驾临许昌,全国的大小政事就在许昌进行处理。但许昌的宫殿比较小,空间不够,于是在许昌城南铺上毡子,作为宫殿。还召来了很多杂耍的表演节目,并取消了当地人民当年的劳役。钟毓为此事进谏,他认为,“旱涝之类的天灾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国库储藏的财物不足。像这样铺张的工程或活动,应该在丰收年实施。”又进谏说,“可以重新发布在关内开荒的政策,以使农民更加勤于农耕。”这些建议都被采纳。

正始年间(即曹芳在位的时候),他担任散骑侍郎。大将军曹爽在盛夏季节发动大军征讨蜀国,遭到蜀军的抵抗,大军无法前进。

曹爽正要向朝廷要求增兵,钟毓给他写信,劝他说:“我私下里认为高明的取胜之道,应该不动起刀兵;天下无敌的军队,虽然征讨,但不一定非要进行战斗才能取胜。如果能够仅仅通过手持干戚舞蹈就使有苗氏臣服,或者退避三舍化解敌人的锋芒,那就用不着辛苦吴汉在江关征战,或者让韩信在井阱来往驰骋了。应该在找到时机时就进军,遇到困难还能够退避,这才是自古以来征战的道理。希望您能够深思熟虑!”
曹爽果然无功而返。

后来由于让曹爽不高兴,被贬为侍中,放到京城之外出任魏郡太守。曹爽被除掉以后,又被征召进宫,提升为御史中丞、侍中廷尉。

最后一句完全没有看明白,无法翻译。

1、诚以干戚可以服有苗:

出自《韩非子·五蠹》。

当舜之时,有苗①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②,非道也。”乃修教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