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 粗心大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9:10:45
就像关门这类事情我从来也没有刻意去记得,就是觉得这是一个应该做的事,是常识。可我偏偏就出现过错误,有的时候想事,或者出门太匆忙,去厕所或者怎样,还有出门可能看到个什么东西就分心了……
在此之前我从来都没考虑过自己会忘记,也没有过多担心后果,直到发生了。
所以,我不禁想问,既然人都会粗心大意,可是听说谁忘记关门,忘记关这,忘记关那的事情也不是很多啊,而且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人似乎很容易忘事,可为什么发生大失误的事也不多呢??
就像我忘记关门,可是及时发现了,幸好没出事。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因为人不是机器。有的时候下意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好了没。事后也没来得及思考,就过去了。回去以后才发现,有的时候关好了,有的时候没关好了。
搞不清自己要如何了。
已经有强迫倾向了。
如果我相信了自己,那么办公室的门我忘记锁了,出了什么大事故我怎么承担的了???

粗心大意是许多年轻人共有的毛病。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粗心是指自己的理解和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造成的差错,作为一种性格缺陷,它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
怎样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呢?
1.加强对工作和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工作和学习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问题很容易,按理是绝对不应该出差错的,粗心的人还是出差错了;反之,有些事情比较难,按理说出差错的可能性性较大,但粗心的人这时反而倒不出差错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对较难的问题心理上比较重视,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强烈,不易受其它兴奋灶的干扰,因而不易出现差错;反之,对较易的问题心理上不太重视,在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微弱,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因而较易出现差错。正因为这样,加强对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责任心,就不会马虎随便,掉以轻心,而且也能自觉地克服分心现象,从而有助于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2.保持适度紧张情绪
我们常有这样的机会:每当进入考场时常暗示自己细心点,可是由于心情紧张,一些事后看来十分明显的错误、疏漏就像隐身人一样接踵而至,甚至看错了题目要求,忘做了某些题目。事后发现懊悔不迭,直怨当时粗心。
其实,这种粗心纯粹是由情绪紧张所造成的。心理学家唐森等人的研究表明,智力操作效率与情绪紧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到“U”型曲线关系。当情绪过分紧张,或毫不紧张时,智力操作效率都是最差的;当情绪在中等强度的紧张状态下,智力操作效率往往是最好的。因此,保持适度的紧张情绪,也是防止粗心的有效方法。
3.集中注意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心是可以“二用”的,这叫作注意的分配,例如,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等,都是“一心二用”的例证。但是,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即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十分熟练的。同时,同时时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它们之间毫无关系,则同时进行这些活动是有困难的。因此,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学会这些活动是有困难的。因此,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学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工作上,也是十分重要的。
4.戒除与不良习惯
有些人由于经常粗心大意,久而久之,行为方式形成了稳固的动力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