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布施、讲贡献于人,与墨家兼爱怎么这么像,学起来感觉太泛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4:57:38
佛教讲布施、讲贡献于人,与墨家兼爱的思想很像,很多时候不明白,请指点。举个例子,商人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获得利润,这是他经商的根本目的。如果他学佛,讲布施、讲为别人、讲贡献于人,怎么会盈利,那么众多学佛的大企业家是怎么出来的呢?再者,普通人,也是一颗自私之心,需生存,需争取金钱和利益,讲讲布施、讲为别人、讲贡献于人,自己不是成任意被宰割的羔羊,最后被榨干、啃干吧?而且,我怎么越来越觉得和“大公无私”四个字很接近呢?各位大师居士,请指教。

商人是为了挣钱,挣钱是为了什么?佛弟子要做正当生意,所以经书中有“从业要无害”的要求,挣钱挣自己付出后应得的那部分。做生意盈利,可以利益员工,使他们生活安定,正当生意,可以利益大众,而且盈利后还可以回馈社会大众。佛法讲中道,根本看发心。

佛陀没有说过在家居士要放弃利益,而是要居士们从正确的管道来获得利益。布施不是要放弃利益而是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叫做慈心。赚取金钱并不需要自私,只要合理的价格来获得利益就行了。最重要的是不要有欺骗的行为,这不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要以杀生作为收入来源,因为杀生并非清静行为。

佛教讲布施乃是“自利利他”、主要的功用是破除对所谓现世的执着,是修行的一种。

佛教并不主张人放弃自己正当的利益;而真正的利益(即一点点的向开悟)也是不可能因为布施他人而被消减的,相反却可以因为布施他人而增长。

我是基督徒,我想我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大公无私 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你说的自私 是每个人都有的 讲布施 要看人的修行境界

墨家有国的概念
佛家无国的概念(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并不是一味的相同

布施是六度的根本,但要有般若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到彼岸!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