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后一句哪里可以看出是抑与扬的表达技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3:14:06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句中的“碛(q í戚)”,是沙漠 ;“安西 ”,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眺望边城原野,罕见人迹,只听见一串串的驼铃声消失在遥远的沙漠中,这“遥过”的铃声勾起了作者的遥思:往日繁荣的“丝绸之路”,在这温暖的春天里 ,运载丝绸的商队应当是络绎不绝,路过西安,通向西域;然而今日安西被占,丝绸之路受阻,无数的白练丝绸不再运往西域交易,“应驮”非正驮,用来意味深长 。诗人多么盼望收复边镇 ,恢复往日的繁荣啊!“应驮”这点晴之笔,正有力地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从而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这首绝句,写景叙事,远近交错,虚实相生,给读者的联想是丰富的 。一、二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有力地暗示出边城的搔乱不安、紧张恐怖 ,这是寓虚于实 ;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 ,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以虚出实,在丝绸之路上,掠夺代替了贸易,萧条取代了繁荣,这虽是出于诗人的遥想,但已深深地渗透到读者想象的艺术空间。

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