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段文言文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8 04:12:50
聪明睿智,天也;动静思虑,人也.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
托于天智以思虑.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耳不聪,则不能别清浊之声;智识乱,则不能审得
失之地.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耳不能别清浊之声则谓之聋;心不能审得
失之地则谓之狂.盲则不能避昼日之险,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
法令之祸.书之所谓"治人"者,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所谓"事天"者,
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
是以啬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
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少
费之谓啬.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夫能啬也,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众人离
于患,陷于祸,犹未知退,而不服从道理.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
理,以称早服.故曰:"夫谓啬,是以早服."

原文:

  聪明睿智天也,动静思虑人也。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耳不聪则不能别清浊之声,智识乱则不能审得失之地。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耳不能别清浊之声则谓之聋,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盲则不能避昼日之险,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书之所谓治人者,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

  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之谓啬。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夫能啬也,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众人离于患,陷于祸,犹未知退,而不服从道理。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故曰:『夫谓啬,是以蚤服。』

  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思虑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故曰:『重积德。』夫能令故德不去,新和气日至者,蚤服者也。故曰:『蚤服是谓重积德。』积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得,计得而后能御万物,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论必盖世,故曰『无不克』。无不克本于重积德,故曰『重积德则无不克』。战易胜敌则兼有天下,论必盖世则民人从。进兼天下而退从民人,其术远,则众人莫见其端末。莫见其端末,是以莫知其极,故曰:『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译文——————————

  听力、视力和智力是自然生成的,它们的动静思虑是人为的,人为的是指,要依靠自然生成的视力去看,依靠自然生成的听力去听,依靠自然生成的智力去思考。所以视力用得过度,眼睛就不明;听力用得过度,耳朵就不灵;思虑过度,智力的认识功能就混乱。眼睛不明,就不能判断黑白界限;耳朵不灵,就不能区别清浊声音;智力的认识功能混乱,就不能弄清得失根据。眼睛不能判断黑白颜色就叫做盲,耳朵不能区别清浊声音就叫做聋,心智不能弄清得失根据就叫做狂。盲就不能躲避白天的危险,聋就不能知道雷霆的危害,狂就不能免于社会法令予以惩罚的灾祸。《老子》所说的“治人”,是说的适应动静的节律,节省脑力的消耗。所说的“事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