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杜甫为官左拾遗时的诗歌创作分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2 04:24:38
杜甫此时期的诗歌都有什么?结合具体诗歌分析创作心理和特点。谢谢了各位!

春秋以来,就流行着立德、立功、立言所谓“三不朽”的说法,(《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孔子更有“不仕无义”(《论语`微子》),孟子则把它具体为“君子之事君也,当引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孟子`告子下》)。

2.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理想,“窃比稷与契”

(《咏怀五百字》)的追求,特别佩服先祖杜预、杜审言以“奉官守儒”的家庭传统为荣(《进雕赋表》),以及困守长安十年求官十年等等,都表明了他继承孔孟为官行道原则的坚定态度。

3.乱起后杜甫两度历尽艰险,投奔肃宗行在,在左拾遗任上不避烧身之祸营救房管,都表现了他对建立事功的渴望。但真正表现他接受儒家人生价值观念之高度自觉的还是无官可为,特别是漂零异乡,究途末路之际,仍然始终关心国家命运,始终不忘“致君尧舜”,始终忧国忧民,这种执着与真诚已经突破了孟子“穷则独善良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进心上》)的人生境界。

4.当然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并没有给杜甫带来建立事功的真正契机,而是玉成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没有理想便没有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没有那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便不可能铸就一种始终面对现实,面对人生,面对百姓的诗人性格,也就不可能形成杜甫所特有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基调,不能立功,其次立言,这才有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勤奋与严肃,这样一个基本人生态度和创作态度,才使得杜甫比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位诗人都更多的描绘了现实、社会、国家、百姓,此谓“留滞一老翁,书时议朝夕”(《雨》二首之一),这才为后世留下一幅充满时代气息具有无比广阔和深刻性的唐代历史画卷,而赢得了崇高的“诗史”之誉。(备注:第4点可以独自成题:儒家人生价值观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实际影响。)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
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