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排球运动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7:51:04

排球 : 1.球类运动之一,以运动员在比赛场地上按排站立得名。初时每队十六人,后减为十二人﹑九人,分列四排或三排。现为六人,分列两排。球场为长方形,两队各占半个场区,中间横隔以高网。比赛时,用手使球在空中传动,一方如不能在三次内击球过网或运动员犯规,对方即获发球权或得分。以十五分为一局,采用五局三胜或三局二胜制。 2.排球运动使用的球。球用羊皮制成,内装橡胶胆,圆周65-67厘米,重260-280克。
运动 : ①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移动的现象:运动抑扬,更相动薄。 ②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不可创造,不可消灭,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基本形式有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各种运动形式都有自己特殊的规律。 ③体育的基本手段。包括各种游戏、专门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可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武术、游戏和棋艺等类。也泛指身体活动的过程。 ④指规模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农民运动|五四运动。 ⑤为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为换工作,他到处运动。

  排球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一位叫威廉斯·盖·摩尔根的体育工作人员,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网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把网球的体积扩大,用篮球胆充气来打。第二年,有位博士将此球命名为“华利波”,意为“空中飞球”。排球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说是1905,一说是1913年。将“华利波”改称“排球”是在1925年3月举行的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上,主要取其分排站立之意。在1964年东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上,首次进行了排球比赛。
  比赛场地长18米、宽9米,由中线将球场分为两个相等的场区,中线设置长9.50米、宽1米的球网。男子网高2.43米,女于网高2.24米。球由皮革制成外壳,内装用橡皮或类似物质制成的球胆,重260~280克。1912年规定双方上场的运动员必须轮转位置。1917年规定每局为15分。1918年规定上场运动员每队为6人。1922年规定每方必须在3次以内将球击过网。比赛方法以前采用发球得分制,1998年10月28日国际排联决定改为每球得分制,仍为五局三胜,前四局每局先得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