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宾语前置的例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7:13:43
明天5月24中午12:15之前急用
尽快回答
越多越好
至少要有50句以上

1.例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介宾短语“是以”中“是”是“以”的宾语,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是必得躬历山川”。

译文:因此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治水必躬亲》
2.
例句;①“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②“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③“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唯利是图”、⑥“唯命是从”⑦ “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

应该够了吧?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所谓“理解”,就是准确把握字句在文段中的正确的意义;而“翻译”则是将所提供的文言句子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考试分值也逐年提高,2006年高考试卷中,有6套试卷的分值增加到了10分;2007年高考中,有10套试卷的分值增加到了10分。可见,增加分值的高考试卷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文言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在2008年高考中,这一考点还将会是考查重点。根据多年高考试卷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发现许多考生答题不得要领,失分现象比较严重,这主要是考生没有很好地弄明白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掌握必要的翻译方法。

知识梳理◆◆

一、要明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

所谓“直译”,就是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原文中的字字句句(只要它有实在意义)要在译文中得到具体的对应与落实,并尽力保持原文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翻译时,直接对照原文的词义和语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如:

例1.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2007年高考江西卷)

分析:本句就可以直译,每一个字都有实在的意义,可译为: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所谓“意译”,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情况下,从着眼于表达原句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文意思的前提下,灵活地翻译原文字句和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