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优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01:53:12
急!急!

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各种纳贤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就不讨论了,楼主既然提出来了就一定比较了解。
一:优势
察举制:能从各方面多角度录取人才,比较灵活。不拘一格。避免了华而不实的“庸才”被启用。方式、途径比较随意。对已录用人才的掌控也比较精细。更有利于中央集权。
九品中正制:对人才的考察更加精细,能不断的创造人才,发觉人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科举制:能从平民中发现人才,更广泛的扩大的有志之士报效国家的途径。从整体上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
二:劣势
察举制:由于信息的闭塞,好多人才的推举都是凭“听说”。而且,能和“上峰”说得上话的人有限,很难从全面考察一个人的素质。投机可能性太大。
九品中正制:被人为操作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起点比较高,对人才的浪费比较严重。
科举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导致人们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致使“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现象发生。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没有创造,没有突破。束缚了全方位人才的出现。比如李白、苏轼等等,本是狂荡不羁的浪子,只会作吟诗作对,没有实用的能力,你非得让他做官,处理国事结果怎么样?能力不济罢免了吧?

科举好
第一,从舞弊的角度来说,科举更为严苛,所以,作弊的可能性最小
第二,从选材的广泛性来说,科举的面更广
因此,科举的选材,质量更高,范围更广

汉代实行察举制,根据品行和才学选用和提拔官员。
魏晋南北朝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也采用举荐的方式。
但是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下,举荐人才的权力被世族门阀所把持。
隋唐时代采取科举考试的制度,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对于官吏选拔的控制。明清以后实行八股取士,应试者按照既定格式作文,科举考试日趋僵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