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声音的普遍好恶是否有进化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9:44:54
对音乐的好恶人与人各不相同,但是对有些声音,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

例如塑料泡沫与玻璃摩擦的声音会另很多人难受,和弦是一组令人类普遍喜欢的组合.

如果一种现象存在于多数人身上,那么很可能有进化上的意义吧.我想问对塑料沫的声音的厌恶和对和弦的声音的喜好有什么进化意义?
还有,和弦是可用录音设备记录的,录下的和弦同样让人愉快.但塑料泡沫的声音通过录音就不再让人打冷战了,为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在播放的时候重现威力?

断章棋子说的"频率太高"我已经试验过不正确了,我用正弦振荡器产生从可听见的声音一直到不可听见的超声,在整个变化中都没有感到不适,况且一般人也知道,那感觉绝不是"刺耳".

r8009的说法实在难以置信,玻璃想必不是人类的最大威胁,但这种声音却是大家最有体会的.况且玻璃的出现是在人类进入文明史后,这相对进化来说实在太短了,如果果真如此,人类怎么没进化出USB口呢?

对于"塑料泡沫与玻璃摩擦的声音很刺耳",这是由于原始人类还是结群居住的猿猴的时候,互相之间以高频的喊叫生警报危险,直到现在这种本能还存在,指甲划黑板的声音和这种高频的叫喊声类似,就算你不用实际听到它,只要想一想就会觉得浑身起鸡皮疙瘩,这是因为这种声音代表着危险,人体对此产生应激反应分泌肾上腺素造成的。

"如果一种现象存在于多数人身上,那么很可能有进化上的意义"是没有根据的说法,可能某种现象是因为社会舆论或者人的群体信息传播效应导致的莫名其妙的倾向。

但是,你说的这种情况是具有进化意义的。

和弦大多是“乐音”,这是因为这类声音的混响效果与人的生理活动最为适应。这是人在进化中,表现出的对自然界美的向往,使人可以避开不好的事物。这是千百年的进化遗留。

关于第二个问题,泡沫塑料摩擦产生声音有很大一部分的频率接近极低频(次声范围),超出人耳听觉范围,但能被人感知。

可是用录音机录制后,会在 模拟-电 的信号转化过程损失部分数据,这是不可逆的。

其意义是明显的,简单的说就是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塑料泡沫与玻璃摩擦的声音很刺耳,使人产生不安,这是因为这种声音可能对人类产生危险与威胁,玻璃是易碎的,破碎的玻璃是危险的,听到这种声音代表着危险与威胁的存在,声音很刺耳正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与进化过程形成的有益进化.

相反,和弦的声音很动听,是因为这种声音代表着安全的环境,说明是没有危险的。试想,如果周围有危险的东西存在,人们还不心思弹奏乐曲吗?

------------
对于补充问题:
人类对于声音的反应和理解并不用很长,只要一两次就足够了.
人们常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一个从没见过蛇的人,不知道蛇的厉害的人,是不怕蛇的,但是,当有一次被蛇咬过以后,他就会永远的知道蛇的厉害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是这个道理.

对于塑料泡沫与玻璃摩擦的声音很刺耳,比较准确的说法是这种声音是人类不需要的。
说成威胁虽然不太准确,但确实不是有一定的威胁,不一定要对生命构成威胁才是威胁,那是危险了.

应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