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思辨录》中的一段话,如何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7 05:09:36
《本草思辨录》:“薏苡仁平泽,气寒味甘……有合于胃达地气而不病于湿之化热,更合于胃达天气而不病于热之化湿。”,“夫中气不病于湿,即不病于热,除湿而能清热者,非胃之专功而胃第之为枢也。”

如何理解上面的一段话?

薏苡仁真有这个效用,我还没注意过呢。怪不得许多药方中用这个药呢。我虽也用过,但真正效用不甚理解。

这个可这样理解:是说:薏苡仁的气味,与胃的气味正好相合(中药中的药物,都是气味相合才进入的,如 苦入心。《内经》中有)。既相合,所以进入胃中,就补充了胃缺失的胃气。胃既能达地气,也能达天气。地气为阴,性凉,胃中水液不能正常代谢,而变成湿。若胃气得补,胃气之性与地气相合,则能把湿转化,即人体正常代谢,不令水液积蓄而变湿气,从而防止湿阻化热。胃既能达天气,因天气为阳,有热。热既多,就可能把体内水液影响了而变成湿,这样形成的湿,为热性的湿,为湿热。由此看来,薏苡仁既与胃气相合,而胃气又上达于天,即与天气相影响,胃气又下达于地,即与地气相影响,这样,胃气得补,则胃的功用正常发挥,使代谢正常而不出现湿了。究之,在于入胃治湿。

似乎是说,薏苡仁和胃健脾,可使湿不生热;更能兼理肺热,使热不助湿。
中焦无水湿蕴藉,则无以生热,除湿清热不仅赖于胃,但是整个过程中的枢机(不仅说明胃为中焦,为气机升降枢纽,更说明在除湿清热过程中作用重要)。
有一点小建议,江河不捐细流是对的,但本草著作还是多看《本经》吧。《本草思辨录》相比之下实在属六合之外了。

我感觉应该是说薏苡仁能上清胃热,下利水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