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点的起源(浓缩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8:37:29
要精华
不需要废话
急需
快~~~~

我国的面食很早就已经出来了 大概在远古时代“古人”或“新人”学会用火,在薄石板上烤食野生植物籽实的时候,就可视作主食的开端。虽然这种食品十分简陋,但它已具有面食的某些属性。经过几十万年摸索,到了新石器时期,先民能够将舂去麸皮的整粒谷物烤、爆、煮、蒸,制成比较香美的饭、粥、羹、糗(谷物熬熟后晾干捣粉),这又是主食的完善和发展了。屈家岭文化遗址,发现一口口径87.6厘米、高34.3厘米、容量6250立方厘米的陶锅,经考证,这是5000—4600年前煮米饭的器具,一锅可供50人吃。由此可见,那时的主食制作已是有相当技术的。不过,在商代和商代以前,主食品种仍较单调,在公元前21世纪问世的甲骨文中,目前尚未发现有关精细面食——面点的单字。所以如此,是当时物质技术条件还不能满足面点生产的基本要求。
进入西周,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则提供了较前充裕的原料(如五谷、五畜、五菜、五果、五味之类);由于手工业生产的进步,则提供了制作工具(如杵臼、石磨、石碓、蒸锅、陶饼铛、青铜刀具等);再加上早期祭祀和筵宴的需要,有了一批专门从事厨务劳动的奴隶,早期面点始在宫廷中诞生。

什么是面点?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