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咨被记载在《三国志》魏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3:21:57

太和六年(232年),吴上大将军陆逊率军向魏庐江(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进发。庐江告急,许多人都主张立即前往救援。满宠则认为“庐江虽小,将劲兵精,守则经时。又贼舍船二百里来,后尾空县,尚欲诱致。今宜听其遂进,但恐走不可及耳。”因此,满宠没有急于派兵救援庐江,而是督率精锐部队在杨宜口(阳泉水和决水汇合处,今安徽霍丘东北)设伏,迎击吴军。陆逊探得魏军动向,遂连夜率部撤退。此战,满宠以缓制急,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时吴帝孙权岁有来计。满宠便于上书说:“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贼攻围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贼往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难,宜移城内之兵,其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而掎其归路,于计为便。”护军将军蒋济却认以为:“既示天下以弱,且望贼烟火而坏城,此为未攻而自拔。一至于此,劫略无限,必以淮北为守。”所以明帝未许。满宠上次上书:“孙子言,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以弱不能,骄之以利,示之以慑。此为形实不必相应也。又曰‘善动敌者形之’。今贼未至而移城却内,此所谓形而诱之也。引贼远水,择利而动,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矣”(《三国志·魏书·满宠传》)。尚书赵咨认为满宠所言极是,明帝遂同意将合肥西迁30里另筑新城。

这段说满宠的,在232年有尚书赵咨

一楼的话在下不敢苟同,哪怕赵咨是魏国人,但他是吴臣啊!记在魏书中是因为他虽是吴臣,但只出场过依次,也就是出访魏国,有着不俗的表现,除此而外,没有什么事迹,故将他写入魏书。
个人观点:即便是这样,他始终还是吴臣,不应写入魏书。

刘备兴兵伐吴,吴国派赵咨向曹魏求救,魏文帝曹丕问:“吴侯乃何如主也?”,赵咨答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裴注)》“赵咨,字君初。子酆字子仲,晋骠骑将军,封东平陵公。”儿子是晋国重臣,自然希望“根红苗正”!

因为他是吴投魏,简称诈降,孙刘联军

因为他是魏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