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5:40:34
怎么翻译!!
还有
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谢谢!!急吖!~

他教育人,完全顺着被教育者的秉性脾气,
当时有人为争是非长短,要到王烈那去对质,(因发觉不妥)结果,有的人中途而返,有的人远远看见王烈的房子掉头而回,

它吸引人的地方,都是因为它的禀赋气质。
现在有的人赞扬它的正直,刚烈的品质,有的人到了那里却返回,有的人看到他的住房了就返回。

原文是这样:
王烈者,字彦方,於时名闻在原、宁之右。辞公孙度长史,商贾自秽。太祖命为丞相掾,徵事,未至,卒於海表。〔一〕

〔一〕先贤行状曰: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颍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颍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由是英名著於海内。道成德立,还归旧庐,遂遭父丧,泣泪三年。遇岁饥馑,路有饿殍,烈乃分釜庚之储,以救邑里之命。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其诱人也,皆不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门人出入,容止可观,时在市井,行步有异,人皆别之。州闾成风,咸竞为善。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已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
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闲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於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於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烈叹曰:「韶乐九成,虞宾以和:人能有感,乃至於斯也!」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时人或讼曲直,将质於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时国主皆亲骖乘适烈私馆,畴谘政令。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躬秉农器,编於四民,布衣蔬食,不改其乐。东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