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跑跑”的道德哲学与临场抉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7:39:46
认真分析他的道德哲学;从道德理论来看,他是否是正确的?道德理论和临场抉择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可以这样做,却不能如此说或标榜?为什么做与说之间存在着裂隙,这于道德理论有何启发?如何看待北大王海明教授对他的批驳?

关于“范跑跑”的议论确实很多,我看了一些,包括那个“一虎一席谈”的视频。

不能否认,范先生确实能言善辩,从北大还是学到些东西。在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中,范先生将辩论主题由“逃跑行为和不认错言论是否无耻”很成功地转变为“说真话到底有没有错”,从而让部分人开始对他产生了共鸣,由原本的全国倒范声一片,转变为倒范挺范五五对分。

我们在已经看了太多虚假的今天,非常盼望能看到真实,范先生的真实坦诚确实令人心生敬意,在今天能如此不顾后果,真实表达内心的人,特别是表达自己肮脏的内心的人,已经不多了,尽管大家原本讨论的是“逃跑行为和不认错言论是否无耻?”,而不是“说真话到底有没有错”,这是范先生利用自己“才华”将大家的注意焦点成功转移了所至,但我们仍为之鼓掌!为之欢呼!为范先生的“真”和“诚”。

在鼓掌和欢呼之后,我们仍要再来看看更本质的东西,那就是范先生的行为和言论,我们千万别成了买椟还珠的人。范先生的行为和言论,从本质上说,的确是懦弱和无耻,尽管他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利嘴,能将黑的说成不那么黑了,是灰的了。但再有“才华”的利嘴,也无法挑战中国人数千年来形成的道德规范,临危逃跑以及后来的恃才卖弄,这肯定是不道德的。当然,这确实不是谁“规定”的,道德标准是无法“规定”的,即便范先生无比祟拜的自由美国,也无法人为“规定”道德标准,即便规定了,也很难具可操作性,马克思说过:“300%的利润就能让人藐视一切法律”,更何况人为规定的“道德标准”。道德标准只能由公众默认,并且在关键时刻更能起作用的,是人们默认的道德标准,假如法律规定不许临危逃跑,但不逃跑自己就有可能付出生命,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违反法律逃跑保命,但法律即便没有这样规定,在危难之时,最终促使个人愿意舍身救人的,是人们对道德标准的认可。我们的社会需要法律,更需要道德,道德才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尽管这默认的标准有比较模糊的边缘,但范先生的行为和言论绝不是处在道德或不道德的模糊边缘,范先生的行为和言论肯定是不道德的,非常真实明了的不道德,为自己的懦弱行为开脱辩解,甚至在“坦诚”自己的懦弱之前,还要加上一句“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而这些又显示出范先生的“坦诚”其实是一种“技术性”坦诚,并非真的坦诚,本质上“范跑跑”仍是一个虚伪的人,只是玩弄“坦诚”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