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物报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3 11:15:56
就是人物报道的格式。

一个没有经验的记者做人物报道,一般都是这么做的:花很长时间采访这个人,听他讲他的经历,他的故事,然后将其串成一篇报道,这篇报道一般以时间为顺序,或顺叙或倒叙,第三人称,有时候也第一人称,写出来之后象是“xx演义”。
  这样做的问题是:容易被采访对象带着走,成为他的传话筒,达到他自我宣传或自我辩解的目的,特别是采访那种比较有阅历的人;没有重点,没有“神”,读者看完之后,无法对这个人有一个生动的判断;文章较平,无法吸引阅读。此外,这样的“采访”谈不上是采访,仅仅是被采访者的个人报告。 为避免这样的结果,做人物采访有这样几点是要注意的:
  1,采访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头等重要的,他甚至比采访本身还要重要。你需要对这个人有一个起初的了解和判断,你需要知道他都经历过什么,这样你可以知道你该准备些什么样的问题,避免问一些无效问题,从而浪费宝贵的采访时间;你需要知道你将要面对的这个人有什么样的特点,是善谈的,还是沉默寡言的?是容易夸张的,还是比较低调的?是阅历丰富的,还是初出茅庐的?这样你可以知道你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付他。
  2,对不同的人,要准备不同的采访方式。比如对那些不善表达的人,就不要问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要从细节入手,甚至可以少问问题或不问问题,用别的方式来采访。我采访中最失败的一次是采访14岁的魏敏芝,尽管我已经收集了很多关于她的材料,但我还是没有想到她竟然是如此腼腆的一个孩子。我问的大部分问题她都是以是或否来回答的,对有的问题干脆答非所问,采访进行了不到1个小时就无法进行下去了,我们彼此沉默地面对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后来我总结这个采访不该用这样的方式,好的办法是我和她共处一天,观察她怎样过她的生活,都经历些什么,在这些时候问她细节的问题,这样得到的东西会多得多,也生动得多,她也不会有这样尴尬。
  3,采访中避免提概念性的问题,而着重于细节。像“你感觉怎么样?”“你对xx事怎么看?”这样的问题是失败的,讨论理论就更加荒唐。我的一各实习生在采访一个网络作家的时候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和人家讨论文学的意义,在旁边旁听的我差点没气死。好的问题是那些具体到做什么事时采用什么交通工具、晚餐有几个菜的问题(当然得跟表现人物性格有关,不要变成狗仔队),就好像我们会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来看出他是个喜欢享受的人还是个苦行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