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切求教,“公务员编制”和“参公管理人员编制”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8:22:46
今年的公考又开始了,但招考简章上有三分之一的岗位性质为“政府口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据人事厅人员解释,此类岗位招考的人员不是公务员编制,而是参公管理人员编制,并进一步解释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制,但参公人员的工资待遇与人员管理与公务员一样。
请问:通过正式的公务员考试被录用的参公人员,以后还能否有机会转变为公务员编制?在以后的工作发展中,参公人员与公务员会不会有重大区别?

1、根本的区别在于,公务员是有编制的,而参公管理的人员是没有公务员编制的,要想拥有公务员编制,就必须要考试。但他们的福利待遇都接近。
2、《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具有行政编制、有国家财政供养、行使管理国家职能,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毫无疑问,不具有行政编制的,都不是公务员。
3、参公身份是介于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编制之间的一种特殊事业编制身份。《公务员法》提及,事业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授权行使管理国家职能的依必要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因此,参公身份,是事业编制,不是行政编制。
4、与公务员的主要区别:不是行政编制不是公务员,到了退休后按事业退休人员处理。
与普通事业编制人员的主要区别:可以参加公务员交流、有非领导职务、和公务员一样仅扣两金。
5、“参公管理”的全称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参公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不是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而是按照公务员的管理方式,这样的单位承担一定的政府职能,被称为参公管理单位。参公管理单位的人员在晋升时可以和公务员之间流动。简单的说参公管理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待遇相同,但是不是公务员编制。

参公管理
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
性质不是公务员,但是待遇福利管理办法都相近

能否有机会转变为公务员编制?
这个不会直接转变,你想成为公务员身份,只有参考一途可行。
“逢进必考”,这是铁律。

工作发展中,参公人员与公务员会不会有重大区别?
工作中没有太明显的区别,只要工作做好,前途都是光明的。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具有行政编制、有国家财政供养、行使管理国家职能,三者缺一不可。这就是公务员编制
事业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授权行使管理国家职能的依必要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这是参公管理人员编制。
通过考试,参公当然可以转变为公务员编制,不过单位就换了,从事业单位到政府系统。
另外,参公可以参加公务员交流、有非领导职务、和公务员享受相近的待遇福利。
参公与公务员的主要区别:参公不是行政编制不是公务员,到了退休后按事业退休人员处理。

公务员就是公务员,你所说的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那就是事业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