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话的年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3 02:27:13

作者:我自横刀
女儿10个月的时候回了陵川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说得一口陵川话。偶尔回来小住,常常被人作为话柄:“丫丫,你说的是哪里话呀?”女儿总是一本正经:“陵川话。”跟她在一块玩的小朋友,不经意间会学走一半句,似象非象地学说出来,给周围的大人平添了几分乐趣。妻子不大乐意,担心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这一口陵川话会让别的小朋友笑话,形成自卑心理。我却乐得这样,用陵川话和女儿对话,别有一番惬意。
快3周岁的时候,女儿从陵川老家回来上学。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那一口让我倍感惬意的陵川话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了晋城味儿的普通话,任凭我怎么诱导,陵川话她不会说了。我很有些失望。
但我知道,这不是个别现象。在晋城的陵川人,话音有意无意间都会有所改变,虽然多数人一张嘴仍然是浓厚的陵川腔,但显然已经脱离了原先的味道。我曾在一定范围内研究过这个问题,其他县的人,不惮于说家乡话,除非是努力在学普通话的人,他们在任何场合,都毫无顾忌地用原汁原味的家乡话来表达自己。陵川人却不然,有时候记者下乡去采访,到别的县区,采访对象多数讲的都是地道的方言,唯独到了陵川经常会碰到努力说普通话的人,哪怕他是一个农民。
我一直在思考这是什么原因。
方言本来就是在一个区域内流行的语言。但方言能成为流行,很大程度上源于本地域的实力,这种实力可能是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各个层面。上个世纪,广东的经济实力雄厚,于是,全国各地到处是大舌头的广东话。广东话成了大商人大老板的标志之一。如今,东北话又成了强势语言,赵本山、宋丹丹、潘长江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使得东北话成了目前荧屏上最通行的方言。
对方言最执拗的人,应该算是西北作家贾平凹,他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场合宣扬自己不说普通话,只会说家乡话。而且,在各类作品中,还对那些出门在外,回到家乡之后却撇着普通话腔调的人讽刺一通。贾平凹的作品中带着浓厚的西北风味,故事看上去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但离我们的心灵却很近,有人把他称作“寻根派”。寻心灵之根,最适合的方式可能就是从古老的语种里,从民间的俚语里寻找吧?
诗人贺知章在一首诗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描写了一位回归故里的老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但“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