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问渠 那 得清如许”,还是“问渠 哪 得清如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1 19:48:13
是“问渠 那 得清如许”,还是“问渠 哪 得清如许”?
“更 那 堪冷落清秋节”把我给搞糊涂了,考试的时候不知道写哪个字好了。晕死~
我明明记得小学课本上是“哪”,这算通假吧?也不知道这么写能得分吗,真够了!

诗句应为“问渠那得清如许”。那,通:哪。

作品原文: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此诗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设问: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
所以当然是"哪"了 呵呵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意思:小小的方塘为什么总是那样的明静,就像镜子一样,把飘动的天光云影都清清楚楚地倒映出来?乃是因为它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设问: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肯定能得分,我写的时候都是对的!!!~~~

问渠 那 得清如许
古代没有 哪 字

此诗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