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爵位中常常出现的‘八分’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3:39:41
八分分别是什么东西

事实上,所谓的“八分”并不是什么女真人古老的规定,而是建立在努尔哈赤设置八旗制度伊始出现的名词。

根据孟森先生《八旗制度考实》中的观点,清太祖初设八旗国体制度,那个时候有八位和硕贝勒担任旗主,称“八家”。最初的八旗是和硕贝勒的私有财产,所以在政治上,八家贝勒之间是分庭抗礼、互不相让的关系,因此也导致了后金初的“共治国政”政体。

由于这样的原因,那个时候很多的规则中都能看到“有人必分八家共养之,有地必分八家共据之”、“八家均分”、“为八家分得”等等类似的词句。八旗经济、势力上的独立形成了“八分”这个独特制度。

到了皇太极时期,“八家分治”的“共治国体”已经不符合统治需要,于是满洲形成了新的贵族等级制度,而这个时候的“八分”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含义成为了一种等级的象征名词。

不入八分公
开放分类: 清朝、爵位

清朝宗室贵族的等级制度,自和硕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共8个等级的贵族统称“入八分公”;与之相区别的,有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等六级爵位,则统称“不入八分公”。

女真人以前的一个规定,八分不是特指什么东西,是以前打猎回来把战利品分为八份,能分这些东西的人叫入八份.不能分到的叫不入八份,之后就把它们划分为一种爵位的等级.

清朝宗室贵族的等级制度,自和硕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共8个等级的贵族统称“入八分公”;与之相区别的,有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等六级爵位,则统称“不入八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