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特色体现在什么地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9:45:05

在解读社会主义前为什么要加“特色”,不能简单一句国情就解释过去。我们必须清楚知道“特色”二字的精神实质。为什么呢?

原因有:一、用词欠严密,哪个国家没有国情呢?从这点说,不能因为国家有国情就加特色。二、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有特色,但为什么没有叫特色社会主义呢?而我们现在叫特色社会主义呢?这中间有实质的区别。

那么如何解释呢?我们必须回忆小平的讲话。才能真正了解“特色”二字的精神实质。

79年3月,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讲话。他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一句很重要的话,这个提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雏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要搞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中国式的”、“中国特色的”。

从小平在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一个信息,他肯定了民主革命时代是走符合中国情况的道路,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我们也是走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小平为什么不提建国后到1978年以前的建设呢?其根本原因这段时间我们走弯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知道中国的国情吗?,当然,谁都知道中国穷、落后,但知道为什么还会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赶英超美等等大跃进口号呢。七十年代,周总理回到延安,他走进老乡家中,和老乡一起喝稀饭、吃窝头,他一边啃着坚硬的窝头,一边伤心地流泪。他对地方领导说:“解放这么多年了,人民还这么穷、这么苦,我这个总理不称职啊。”的确,我们不能否认,建国后我们搞建设过程中缺乏从实际出发,甚至不实事求是。可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光知道国情还不够,还需要根据国情,在建设过程中牢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有两个方面含义。好比一个家庭明知道穷,穷是家庭情况,要致富就要从家庭情况出发,努力工作,勤劳致富,不靠白日做梦,靠骗靠赌靠借是致富不了。那么78年以前能不能给社会主义道路前加中国特色呢?我想就不能,而现在我们强调“特色”显得非常重要,避免再次出现知道国情后没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搞建设社会主义局面出现,只有重视特色,才是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小平另外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