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发射很多炮弹,志愿军如何存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2:32:02

作为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个突出的作战特点,坑道斗争贯穿着整个上甘岭防御战役。

  坚固的坑道工事,大大增加了志愿军阵地前沿粮、弹和其他物资的储备和第一梯队的防守力量,有效地削弱了敌人优势装备的杀伤效果,较好地解决了志愿军有生力量的保存问题。在此次战役中,上甘岭近4平方公里的山头被"联合国军"炮弹、炸弹削低2米,表面的岩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但是志愿军部队始终像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那里。

  坑道为志愿军官兵提供了良好的庇护所,他们也以阵地为家,树立了牢固的长期作战思想。597.9高地和537.7北山在出现坑道前,为避免敌人炮火杀伤,只能以1个排防守。有了坑道以后,每处增加到1个连,使第一天的战斗就能抗击敌人先后投入7个步兵营的连续冲击。

  在持续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坚守阵地的志愿军指战员们顽强机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坑道为依托的阵地防御战术。敌人进攻时,志愿军依托坑道,顽强阻击;敌人占领表面阵地后,志愿军就坚持坑道斗争,钳制敌人。在对敌人实施反击时,把第一梯队于前一夜秘密运动至坑道内,将坑道作为冲击出发阵地,以缩短运动距离,减少敌人炮火杀伤,取得反击的突然性,而且可以在坚守坑道部队的配合下,夹击敌人。因此,即使地面工事失守了,也不能视为整个阵地失守,上甘岭阵地始终在志愿军的有效掌握之中。

  志愿军依托坑道与敌人反复争夺,迫使"联合国军"投入更多的兵力和兵器,从而达到大量杀伤、消耗敌人的目的。在反复争夺中,有的部队一开始把表面阵地丢了,内心很不好受。后来把美军第7师打垮了,战士们才真正明白:有时放弃表面阵地是为了拖住敌人,更多地歼灭敌人。表面阵地反复易手,敌人来了又被赶走,赶走了又来。这样对送上门来的敌人反复敲打,不断地歼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直到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如志愿军第134团第8连坚守在597.9高地1号坑道,与敌反复争夺14昼夜,志愿军大小反击80多次,歼敌1000多人,缴获机枪50多挺,自动步枪、卡宾枪606支,给"联合国军"造成巨大的消耗,对尔后的反击作战起了巨大作用。

  上甘岭战役坑道斗争,是整个朝鲜战场上坑道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朝鲜战场上的坑道工事是广大指战员在&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