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17:44:52

自然环境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的现实情况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破坏、对抗关系,以改造和征服自然为目标的时候,自然总会以特殊的方式威胁人类;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祥和、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增长,全国部分地区的环境受到缓慢、持续的破坏。由于负载人口过多以及人们对土地、森林、水和矿产等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湖泊、江河、湿地面积在缩小,沙漠化、荒漠化在加剧,生物物种不断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威胁到国家的环境安全。我国每年因水质污染、大气污染、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千亿元。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反思人类干预自然的限度及其合理性基础,在全社会树立起新的生态观;要坚持以人为本,扎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们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愿望;要运用法律、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环境问题,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和监督环保工作。从体制和长远来看,还要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进行核算,使GDP真正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解决一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有赖于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环境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广泛传播。我国将在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加强国际环境合作。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达到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美好家园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
  摘抄与《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年11月26日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