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佛学高手解释一下“随众生心 应所知量 循业发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13 00:34:50
tears998:是不是说 我们当下的现状 就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是什么心 就现什么相 是什么业就引发什么果 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717111315:你是说 得其语脉者 合则双美 失其宗趣者 离则两伤 譬如虚空 体非群相 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同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性”本来就是空的,而只有真正空了,才能生出妙有,空与有是分不开的。四大本来清净、自然清净,它充满法界,无所不在,而你能了知的那个量,取决于你智慧的大小,依赖那股业的力量,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所以物的功能很大,这是《楞严经》秘密的秘密,多少次讲《楞严经》我们都没有讲这些,因为一般人智慧不够,听不懂。他们研究《楞严经》,只注重七处征心,只知道在心性方面一功夫,弄不清楚物的这一面。
  这里再补充说明一下。什么叫作“应所知量”呢?比方说,你功夫好,定力高,你的功能就强,所知量就大。再比如说,你在那里叫:“哎呀,我的身体好痛啊!”旁边人叫你忍一下,轻点叫,那个旁边的人不晓得你痛的程度,你的所知量知道你自己痛的程度,他的所知量不知道。再比如说,小乘罗汉修到最高成就,可以证到空,可以解脱了。他认为那就是究竟,这是他的所知量,他只到达这个程度。菩萨境界的所知量就不同了,就超过这个了。真正到了大彻大悟、成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就连“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都是戏论了,那个所知量又不同了。像你们现在听课,听同一个理论,同一句话,每个人理解的深浅也都不同,也是“应所知量”的不同。
  “宁有方所”,意思是这并不是死板一定的。“循业发现”,各人的业力不同,智慧不同,理解的就不同。气派大的、智慧高的人了解得就多。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出自《楞严经》。原文是:“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意思是:众生业力不同,心量就不同,心量不同,境界就不同。

哎!看这些相似般若,佛陀一代言教进入末法时期,比如:“性”本来就是空的,而只有真正空了,才能生出妙有,空与有是分不开的。”真空生妙有,真空是真实无为,是大涅槃,他怎么生。真空如果能生,妙有是所生还是在虚妄计度的层面。佛陀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就是说这些相似的般若之众生,他是随自己的所知量所思议在形容佛的法身不思议境界,就是佛陀说的“见见之时”,因为众生不知道正报、依报世界是心所现量,阿弥陀佛现西方极乐世界,凡夫现娑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