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自杀为的是什么?求索的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0:28:44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上面是官方说法,下面发现了新说法,顺便搬过来= =~
屈原的真正死因

从司马迁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的动人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而其中唯一的证据,就是诗人那首被放逐以后所写的《怀沙》。诗中称,自杀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跃,去拥抱(“怀”)江底柔软的泥沙。对此,早在30年代胡适先生就曾提出质疑,认为《怀沙》一诗中的许多话语并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他自杀的传说而炮制的一篇伪作。

那么,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目前,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许多人有谋杀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敌令尹子兰、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贬放,除非有极特殊的原因,否则他们没有必要再去杀害这个在政治上已经毫无指望的人。这样看来,屈原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牺牲品而已。

屈原在爱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