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价的“正价”、“负价”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4:20:40
一个原子,原子核内部是正电荷(质子),外部是负电荷(电子),质子数量与电子数量相等,怎么会一方多而另一方少呢?
还有 什么叫“电子稳定结构”?2楼那位,铜原子本身不稳定吗?质子数量与电子数量相等,所带电荷也相等,不就相抵消了吗?请赐教

正负价其实是得失电子数,为了达到8或2电子稳定结构,要得电子,那么化合价就是副的,得几个就是负几价。如果要失电子,失几个就是正几价。像Cu,要失去2个电子才稳定,所以是正2价

正价表示原子最外层容易失去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反之,负价就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容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举个例子说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因此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需得到1个电子便可达到稳定结构,因此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1价。

正价就是正电荷多,游离出来,离子就显正价。反之就显负价。
其实很容易,两帮人打架,一帮拿菜刀(正电荷),一帮拿斧头(负电荷),如果都是10个人,那就平手(假如20个人战斗力都是100)。如果菜刀帮多2人(12人),斧头帮还是10人,那就是菜刀胜利,多两人(就显正价+2价),斧头帮12人,菜刀帮10人,就是斧头帮胜利,也是多两人(就显负价—2价)。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比如,一个钠原子一定是和一个氯原子结合。而一个Mg原子一定是和2个氯原子结合。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成为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又由于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所以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

化合价的概念就由此而来,那么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就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就是为了方便表示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而设置的。学习化合价时你应该了解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定。

另外,规定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不论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均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