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物之生也,若聚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4:54:54

物之生也,真按:生者,性也。此有无部首之字形变化尔。若骤若驰,真按:此若即或字义。○如骐骥骅骝之与狸狌也。○按:驰疑为弛之借字,盖换部首尔。前文云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明其二若所承乃相对者也,此若骤若驰,宜然。弛则缓矣。骤则急矣。或急或缓,物之生(性)也。生之与性,亦部首之有无尔。此亦字形结构之变化然。古时生、性常通用,殊无怪。然驰之借为弛,犹待徵验也。(汉语大字典第七卷4542页所收驰字无通弛例。)陈鼓应今注今译,王叔岷校诠均略去此句无说。王氏唯引亭林云驰古音驼。然并未举义。陈氏有译云亦若骤若驰以同义合并观之矣。然则既云若骤,何必又云若驰,唯强调用法可自圆尔。○物之性也或骤或弛,不论骤弛,均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也。如夜半有力者负山,山性弛也,然若无动变者,实亦无不变移也。无动而不变,真按:动辄得咎之动。此谓动辄得变也。○动,举动之动,变动之动。单字想复词也。无时而不移。真按:变、移,亦作文换字面尔。○动、时亦互文换字尔。

小弟的理解,似乎不必这样费周折。庄子说理,习惯先譬喻之。或者用现代文学的术语叫形象思维。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若骤若驰,是具象,马飞驰的样子,此形象用来申说抽象的道理,“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无...不..”也是个习见的句式,钱锺书称之为句样。如“无往不利”“无孔不入”甚至“无话不谈”。盖此二句又是对文,互为补充。故弟以为,所谓“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者,即是“凡动皆变,时时在移”,换言之,时时在在皆动、变、移。这个“意”与马不停奔跑的“象”是一致的。

具体什么意思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知道这里说明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若聚若驰应该有点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