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书名什么意思?与内容有什么关系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03:10:53
《红与黑》书名什么意思?与内容有什么关系吗?

于连小时候梦想能穿上法国大革命的红色军装 为革命努力 长大后却穿上黑色的主教服装 这样一说就明白了吧?

是男主角本来想当一个军人 结果成了牧师 那时的军人穿红色服装 牧师穿黑色 所以叫红与黑

《红与黑》起初的标题为《于连》,1830年定名为《红与黑》,并有副标题“1830年纪事”。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是因为它最早体现了这一流派的基本特征。首先,小说直接吸取现实题材,反映现实斗争。1827年的《法院公报》上登载一个27岁的青年家庭教师枪杀了自己的女主人的案例,启发了司汤达,但小说的故事已与生活中的案件有了很大的不同,作者用他长期以来对复辟王朝时期生活的观察,联系当时的实际,注入他对社会矛盾的认识,使《红与黑》成为一部反映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的形象历史。作品中的“红”代表了充满英雄业绩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特别是拿破仑帝国;“黑”代表了教会恶势力猖獗的复辟时期,作品对社会的种种罪恶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同时,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尤其强调环境对人物的影响,也使这部作品成为典范。《红与黑》通过于连这个人物生动的描写,深刻地分析了青年人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命运。于连曾经是“一棵美好的植物”,是具有“惊人的意志力”和非凡聪明的青年,但他出身贫贱,在复辟时期才能无从发挥,理想不能实现,作者一方面写出社会对他的敌意和打击,但同时于连为了出人头地向上爬,竟不惜采用卑鄙恶劣的手法,始终戴着一到虚伪的面罩,他把背诵拉丁文《圣经》作为踏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用自己的才能和意志去征服女性,并不断改换政治信仰,走自己所鄙视的教会道路,在与上流社会的抗争中自己也走入堕落的深渊,从这两方面来看,于连的悲剧既是社会迫害一代青年的悲剧,也是自私自利、目光短浅的小私有者个人的悲剧。作者正是通过这个个性与共性集于一身的典型向我们披露那个时代的某些本质方面。书中还着重描写了环境对于连性格形成的决定作用,从而对时代进行广泛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