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必衰,衰极必胜。”这句话用哲学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整个都是正确的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6:28:08

正确的http://baike.baidu.com/view/58777.htm
物极必反

解 释 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 处 宋·朱熹《近思录》引宋·程颐曰:“如《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

用 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示 例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12章:“~。我父亲对待农民也太厉害了。”

同义词 月盈则亏

近义词 周而复始

反义词 千篇一律

灯 谜 东西南北
语例:乐极生悲,喜极而泣

补 充 更原始的出处 :《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运动变化的命题。老子首先提出物极必反的思想。他认为福可为祸,正可为奇,善可为妖,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由道产生运动,到一定极限,又复归于道,如此周行不息。老子这一思想,在以后的《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扬雄的《太玄》等书中,都有所承述。
至北宋,程颐明确使用了“物极必返”一词。他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故万物本身包含着对立,以至互相摩荡,形成往来屈伸的运动。其运动达于极点,即向反面变化,故万物呈现为盛极必衰,动极必静等情况。这就是“物理极而必反”、“物极则反,事极则变”。他又认为,万物消长盛衰,周而复始,而阴阳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理的存在,即所谓“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程颐把先秦以来“物极必反”的思想,发展成为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命题。

矛盾双方在一定程度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矛盾论
对立统一
质量互变
好像都可以解释的通。。。。

物极必反。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点都会朝相反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