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Base+数据的六大类型以及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4:08:44

foxbase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命令预先在时兴的foxpro基本一致

数据库理论的研究在七十年代后期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随着八十年代初 IBM/PC及其兼容机的广泛使用,数据库产品的代表作之一,Ashton-Tate公司开发的dBASE很快进入微机世界,成为一个相当普遍而且受欢迎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只需键入简单的命令,即可轻易完成数据库的建立,增添、修改、查询、索引以及产生报表或标签,或者利用其程序语言开发应用系统程序。由于它易于使用,功能较强,很快成为八十年代中期的主导数据库系统(极盛时期曾在个人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80-85%)。继dBASE II 之后,dBASE III,dBASE III Plus 以及dBASE IV相继诞生,其功能逐渐增强。

但是,dBASE存在的一些缺陷使其应用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首先,它运行速度慢,这在建立大型数据库时显得尤为突出。其次,早期的dBASE不带编译器,仅是解释执行,后来虽然增加了编译器,但编译与解释执行时存在许多差异。再就是它的设计标准,随着dBASE增强版本的出现,由于各版本之间不相兼容,其标准变得越来越模糊,Ashton-Tate公司不再定义dBASE标准,就连dBASE IV本身也未按标准设计。后来,人们常用Xbase来表示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语言。

致力于改进dBASE语言软件公司的着眼点则放在兼顾挂靠速度与友好性。其做法是:继续保有如dBASE般以交互式与用户双向通信的用户界面,以维持其友好性;对于程序,将其转成非常接近机器码的中间码,以节省汇编时间增快其执行速度。

从事该项工作之一的Fox Software 正是看到了dBASE在性能与速度上存在的问题,也预见到了PC平台上DBMS的巨大潜力,在成立后的第二年(1984年)便推出了与dBASE全兼容的FoxBASE,其速度大大快于dBASE,并且在FoxBASE中第一次引入了编译器。

1986年,与dBASE III Plus兼容的FoxBASE+推出后不久,FoxPro/LAN也投入市场,一时间引起轰动。

1987年之后相继推出了F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