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剧《春天后母心》中的一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6:13:24
在最近火播的电视剧《春天后母心》中,老是提到“大洋”这个词,我想知道在当时那个时代和社会,一块大洋大约相当于这个时代多少钱啊?怎么凑上个十来块大洋就那么不容易呢?!

我猜:那个时候屠宰厂工作一个月才赚几吊钱,比如七吊钱=700人民币,十吊钱=一块大洋,=1000元人民币,那十块大洋应该和10000元人民币差不多吧。
对于一个那样的家庭,10000块凑起来,也是不容易的。

以前清政府和早期的民国政府实行的是银本位制度,大洋是以银制作的,是当时的流通货币,俗称硬通货,有点象现在的熊猫金币,原本1大洋兑换100铜钱(相当于100块RMB)。但是随着中国对外赔款的增加,银的产量不能满足货币制造的需要,货币流通量严重不足,造成币值狂升,原本1大洋兑换100铜钱升至1大洋兑换3000铜钱,而当时买1升米只需10来个铜钱.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1大洋=1两白银=人民币300元=1000文钱

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那么根据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6年7月)多少元人民币.
1) 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 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 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那也就算子.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 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 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