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想问下有谁知道师范类大专教材,具体是哪个版本的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9:23:49
我要参加山西的高中教师招聘考试,要考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说是教材为师范类大专教材,想问下有谁知道具体是哪个版本的没?谢谢哈,如果有相应的课件的话,真是感激不尽。

阐述减数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在表象心理旋转实验中,如何运用减数法的原理获得表象心理旋转的速度?(北师大2003研)
答:(1)减数法就是指唐德斯ABC反应时,是一种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A反应就是指简单反应。B反应是指选择反应。C反应是指辨别反应。其中C减去A就得出辨别时间有多长,B减去C就得出选择时间有多长。
①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实验。波斯纳(Posner,1970)通过应用减法反应时间实验,证明了在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内,存在着视觉的编码。这说明短时记忆中,先出现一个短暂的视觉编码,然后出现听觉编码,所以随着两个字母相继呈现时间的加大,视觉编码效应逐渐消失,听觉编码效应增大,其反应时间也加大,从而缩小了与A、a字母对反应时间的差别。这就是应用减法反应时间的方法,证明了某些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可有视觉与听觉编码两个连续阶段。
②句子—图画匹配实验。这一实验是由柯拉克(H. H. Clak)和蔡斯(W. G. CHase)设计的,实验时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一个图画,例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判断二者是否一致并作出反应,记下反应的时间。句子有八种,主语有“星形”和“十字”,谓语有“在之上”和“在之下”、“不在之上”、“不在之下”。
③心理旋转实验。1973年库伯(LA. Cooper)和谢帕德(凡N. Shepard)设计该实验来证明心理旋转的实际存在。实验选取不同的字母和数字(如R、J、C、2、5、7等)为实验材料,将这些材料取正面或反面以及六种不同的倾斜度,让被试反应后记录反应时间。
(2)197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谢帕德(凡Shepard)和梅茨勒(Metzler)等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的材料是一对对不同方位的立方体的二维形式图。要求被试判断所用的时间。实验中A和B是两对完全相同的图形,所不同的仅仅是它们的方位,A中两个物体在平面上相差80°角,B中两个物体的深度上相差80°角。C中的一对物体是两个方位和结构都不同的物体。谢帕德和梅茨勒制作了一千六百对这类图片,他们请了八位成人被试者进行判断实验。被试者报告了他们判断时使用的方法:首先是把一个物体图形在心理旋转,直到与另一物体的方位相同,然后进行匹配比较,从而作出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判断。以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