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法的两税是指户税和地税呢?还是指夏秋两季征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6:05:09
到底哪个正确?

两税法 - 具体内容1、将建中以前正税、杂税及杂徭合并为一个总额,即所谓“两税元额”。2、将这个元额摊派到每户,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以后各州、县的元额都不准减少.3、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因此被称为两税.4、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税。5、租 、庸 、杂徭悉省,但丁额不废。

两税法 - 主要内容公元780年(建中元年),由宰相杨炎建议推行的两税法,实质上就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它的主要内容是: 1、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2、量出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 唐中央是以779年(大历十四年)各项税收所得钱谷数,作为户税、地税的总额分摊各州;各州则以大历年间收入钱谷最多的一年,作为两税总额分摊于各地。因此,户税、地税全国无统一的定额。3、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钱,户等高的出钱多,户等低的出钱少。划分户等,是依据财产的多寡。户税在征收时大部分钱要折算成绢帛,征钱只是很少一部分。4、地税按亩征收谷物。纳税的土地,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5、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因为夏秋两征,所以新税制称为两税法。6、对不定居的商贾征税三十分之一(后改为十分之一),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均等。

两税法 - 主要内容公元780年(建中元年),由宰相杨炎建议推行的两税法,实质上就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它的主要内容是: 1、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2、量出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 唐中央是以779年(大历十四年)各项税收所得钱谷数,作为户税、地税的总额分摊各州;各州则以大历年间收入钱谷最多的一年,作为两税总额分摊于各地。因此,户税、地税全国无统一的定额。3、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钱,户等高的出钱多,户等低的出钱少。划分户等,是依据财产的多寡。户税在征收时大部分钱要折算成绢帛,征钱只是很少一部分。4、地税按亩征收谷物。纳税的土地,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5、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