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联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3:06:18
1991年在苏联的体制下为什么会出现:叶利钦以58.9%的选票当选俄罗斯历史上首位总统这种情况?当时的戈尔巴乔夫在做什么?

戈尔巴乔夫先是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后又提出“人道社会主义”。倡导的是西欧共产主义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标榜“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提倡“新思维”。
  戈氏的改革先是学习匈亚利的模式,后转而寻求北欧、瑞典模式,1989年东欧国家风波骤起,戈氏等大受启发,认为要“向西方看齐。”1990年在戈氏集团的导引下抛弃社会主义的思潮在前苏联社会达到高潮。

  叶利钦利用民心,突然发难,矛头直指前苏共中央,但首战受挫。1987年10月前苏共中央全会上,叶氏对党中央发起突然袭击,公开谴责,戈氏“改革无成效”,指责前苏共第二把手利加乔夫作风官僚等,意在夺取最高权力职位。但这次叶惨败,被逐出政治局,受公开批判,撤去高职,安排作建委第一副主任(正部级)。戈叶联盟就此破裂。
  受到严重打击的叶利钦,痛定思痛,他深知民意仍属于他,因而克制消沉与绝望,汲取社会和民众的关注与鼓励,坚定斗志,决心冒险,将自己置死地而后生。1989年3月26日,前苏联举行人民代表选举,叶利钦违背前苏共中央的决定,擅自决定在莫斯科参选并以占选区89.44%的压倒多数选票击败前苏共在当地推荐的正式候选人(利哈乔夫汽车厂总经理布拉科夫),当选为前苏联人民代表。与此同时,前苏共一批正式推荐出的党政领导成员在各地落选。但叶利钦敢公开违反党纪政纪,参加竞选,是因为他知道,他此前的作为已博得了人心,故决心冒险争夺人民代表席位,以取得发言权。一个党员,置党纪政纪于不顾,公开与党抗衡,竟然,能得到90%的群众拥护,当上了人大代表——这是震惊世人的危险征兆,是当时时势造出的风云人物。叶利钦就此挣脱了受挫后的困境,从背水之战中获得了生机,转败为胜了。
  1989年9月叶氏访美,大开眼界,惊叹资本主义的成就,发誓要学习美国200年的民主和市场经验。叶在回忆录中说:“我领略了什么是‘资本主义’,原来它并非是前苏联的敌人和可怕的恶魔,而是摆满货架的罐头和高速灵敏的电脑”。叶下决心与社会主义决裂,与前苏共分道扬镳。1989年东欧各国政权瓦解、红旗落地,对叶氏是极大支持。(张树华:《私有化是祸?是福?——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1、P343)
  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抓住竞选机遇,扯下最后的面具,公开退党,申明反共,反社会主义,恶毒诅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