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一定要有(过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7:47:06
(1)2004+6-8+10+12-14+16+18-20+22+24-26+28+……+96-98+100
(2)五六年级各有若干人去植树,五年级每人植树4棵,六年级每人植树6棵,两个年级一共植树156棵,且平均每人植树5.2棵,求五六年级参加植树的人数各多少?
派托!我才六年级啊!第(1)个写让人看的会才行啊!不用回答第(2)个了

(1)2004+6-8+10+12-14+16+18-20+22+24-26+28+……+96-98+100 = 2004+(6-8+10)+(12-14+16)+(18-20+22)+(24-26+28)+……+(96-98+100) = 2004+8+14+20+26+……
+98=2004+(8+98)*8=2852

(2)设五年级参加植树的有x人,六年级有y人,依题有:
4x + 6y = 156 (1)
x + y = 156/5.2 = 30 (2)
解得:x=12,y=18
所以五年级有12人,六年级有18人。

(1)其实是一个数列求和,可以看出x-y+z这个东西重复出现,而y是这三个树的平均数,就是等差中项,所以实质上从6……100这个式子里就是8、14、20……98这个以8为首项,公差为6的前16项求和,然后再加个2004就是了,所以原式=2004+(98+8)*8、2=2852(不确定有没有算错数)

(2)设五年级去了x个人,六年级去了y个人。
就有方程组4x+6y=156,156/(x+y)=5.2
x=12,y=18咯
就这样

补充一下:(1)其实小学也学过啊,不就是高斯求和的问题嘛,高斯的那个是最一般的等差数列,就是前一项比后一项大一,而这个只是前一项比后一项大6而已,内容是一样的,可以先看这个数列的前五项观察一下8、14、20、26、32,你可以观察得到,第一项加最后一项的和等于倒数第二项加第二项的和,将这个推论用在这一个16项的数列里面求和就是一样的道理嘛,只是我们用了公式来算,你不知道公式而已

1.注意观察式子的特点,抛开第一个2004,接下来每3个为一组:
2004+(6-8+10)+(12-14+16)+(18-20+22)+……+(96-98+100).
看括号里面前两个数字的值都是 -2,总共有[(96-6)/6]+1组,
也就是说,式子可以看成:

(1)
2004
+ 6-8+10
+12-14+1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