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里河东入海写的是哪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4:03:46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诗人的一腔忧愤与同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解说]

南宋时期,金占领了中原地区。爱国诗人陆游在山阴(今属浙江)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

它指的是:黄河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是陆游发自内心而对于现状又无法改变时的痛苦心情,题目直接道出了写作时间和写作点,时间是秋天晚上快要天亮了,地点是篱门,篱门就是用竹子编制成的门,这首诗的题目告诉我们陆游一个秋天晚上快要天亮的时候,他醒来走出院子的篱门所写的感受。 第一二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里的河是写的黄河,三万里是夸张的写法,形容黄河非常的长,走路三万里才流入大海,五千仞形容山非常的高,这里的山就是华山,华山之高远远看去直入云霄,和天融为一体。这两句完全是作者想想,当时作者随南宋王朝迁到了南方,作者只是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景物而已,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华山犹如炎黄精神的一样。这两处景物是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可是他们已经不再属于自己的祖国,整个黄河流域完全在胡人的控制下。大好的河山被胡人夺去,人民被胡人蹂躏屠杀,这不知道让作者有多难受。
第三四句遗民泪尽胡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是作者设身处地的感受,是作者把自己假想成一个处在沦陷区老百姓的感受。老百姓整天过着怎样的日子呢?,每天泪流洗面,受尽了胡人种种侮辱和蹂躏,一年又一年的盼望着王师北伐,收复失地,把胡人逐出中原。这是陆游描写大好河山别胡人占领,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自己却没有北伐收复失地,驱逐胡人,救民与水火之中的极度痛苦的心情。而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