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以下名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6:09:53
罗印 克罗斯, 丘尼吉, 卡拉西里斯, 卡吾那凯斯, 多利亚式希顿, 爱奥尼亚式希顿, 希玛纯, 托加, 丘尼卡

罗印·克罗斯:古埃及男子的衣服主要是用一块白色亚麻布缠裹在腰上的“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缠腰布。法语称鲜提(Shenti)],其形式、种类较多,有缠裹后系腰带的,有兜裆的,也有用带子斜挂在肩上的。

  卡拉西里斯:随着新王国时期从西亚引进了卡拉西里斯这种宽敞的贯头衣,古埃及的女性也和男性一样,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把这种衣服当作礼服穿用,而在穿法上与男子略有区别。
  (丘尼吉搜不到)

  爱奥尼亚式希顿是小亚细亚西岸爱奥尼亚地区人们所穿的服饰,最初是男子所穿的样式,后来男女都穿。公元前6世纪传入雅典后被普遍地使用。爱奥尼亚式希顿的构成也是一块长方形的布,形似长达膝盖的短袖束腰外衣。材料为薄麻织物、皱布或加工成普利兹褶(Plait,Pleat熨烫成形的直褶)的织物。颜色以白色为主,还有绿、黄、金、茶等色,黄色多为女子使用。长边等于两手平伸时两手腕之间距离的2倍,短边为脖口至脚踝的距离,再加上系腰带时向上提的用量,上身没有向外大的翻折,只是凭腰带将宽松的长衣随意系扎一下即可。穿用时,将两个短边对折,侧缝除留出伸手的一段外,其余部分缝合成筒状。从双肩到两臂分别用多个安全别针一段段地固定起来,大约8到10个别针,形成自然袖状。后来改用扣子固定或全部缝合,系腰带时把衣服向上提出一定的量,系上腰带看起来很像有宽袖子的连衣裙。为了劳作的方便,有时从肩到腋下用绳子扎上,有时用绳子在胸前交叉扎起来。

  多利安式希顿又称佩普洛斯(peplos)。在爱奥尼亚式希顿之前就流行,但后来因为多利安式上的别针被用来杀人,就被暂停用了一段时间。公元前5世纪时又开始流行。衣料为一块长方形的白色毛织物,长度为伸平两臂后两肘间距离的两倍,约6英尺(合约183厘米),短边为脖口到脚踝的长度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这条长度被称为“阿波太革玛”)由整块面料制成长达膝盖的短袖束腰外衣。着装方法是将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向外折,折的量为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的布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上从后面提上两个布角,在前面用大约长10cm的别针固定起来,多余的布料自然地挂在身上。走动时,衣裙随风摇曳,健美的肌肉时隐时现。从整体上看,好像一件有披肩的长斗蓬似的,十分潇洒。为了突出优美的衣褶,也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