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有什么后遗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4:46:02

简单介绍说,猩红热是一种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是经由呼吸道传播。病菌一般寄生在咽喉。急性发病有高热,咽炎,淋巴结肿等。其他不在赘述。
这里非常关键的是,急性猩红热发病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这是因为在急病期致病菌可以随血液的流动“流串”到其他器官,并导致该处的炎症。比如在关节,心脏,肾脏等,引起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肾炎。
注意这里不是你理解的后遗症。从原因上理解,是由于猩红热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因此使病菌“流串”,产生了并发症,而不是后遗症。
及时治疗,更关键是现在医疗条件已经改观许多,猩红热急性发病得到控制,一般少并发症的。但一旦有并发症出现,或出现浓肿要及时入医院治疗。为了传染他人,还要隔离治疗。
至于不能运动等等也只是在治疗期间。治疗痊愈后照常生活。反建议痊愈后多运动,以增强抵抗力。

猩红热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有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少数患儿在病后2~3周发生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

根据产生溶血与否,链球菌分为甲(α)型半溶血性、乙(β)型完全溶血性、丙(γ)型不溶血性三种。其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常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根据其细胞壁多糖抗原的不同,又可分为A~H和K~V等不同的族。A族乙型链球菌是对人类的主要致病菌株,有较强的侵袭力,能产生致热性外毒素,是本病的致病菌。

【流行病学】

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传染原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破损的皮肤传播,引起“外科型’腥红热;此外,偶可见细菌污染玩具、食物、生活用具等经口传播。儿童尤其以3~7岁是主要的易感人群,感染后可获得较长久的抗菌和抗红疹毒素能力。由于红疹毒素有型特异性,型间无交叉免疫,故可见到再次罹患本病者。婴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兔疫可持续到1岁末。

【发病机制】

链球菌侵人人体后,凭籍其表面的纤丝和胞壁分泌的脂性胞壁酸粘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其纤丝含有的 M蛋白能抵抗机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其释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