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样取火的(像唐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3:24:00

砖木取火,
后来用的是打火石
在后发展就是火折子了

一开始么钻木取火...
摩擦石头...

后来就有火折子了...吹一吹就行了么

主要是平时要保留火种不灭,如果新生火的话,一种是火镰取火,另一种是火筒取火

用钻木取火的方法
也许用打火石
木头磨(擦)击石头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钻木取火
一般用自然火的保存,有专人负责。可能是火山喷发时留下的,也可能是雷击、碰撞的火。
唐朝的话,火石或火镰

火褶子

不是钻木取火,不是火柴和打火机,毫无悬念是燧石即火石(火镰子)
石头中的火石,可能无人玩赏,但火石的使用却与人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如果说,火的使用使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那么火石在这个过程中无疑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在谈到文明、谈到火时,不能忽略或忘记了火石。因为作为取火工具,它上承钻木取火,下接火柴使用,延续了人类的火种。

燧石,俗称火石,主要由隐晶质石英组成,颜色暗淡无光彩,通常为浅灰至褐黑色,成结核状、透镜状或条带状,产于石灰岩中。坚硬致密,贝壳状断口,裂片尖锐,用铁锤敲击时能发出火星。与燧石密切相连的燧石岩,是硅质沉积岩,主要成分为玉髓、细至微粒的石英和蛋白石,性质比较坚硬、致密,常见贝壳状断口,以灰色黑色为主,按产状可分为层状燧石岩和结核燧石岩等,主要产于石灰岩中。

燧石之燧,是古代取火的器具。燧分木燧和阳燧。《礼•内则》:“左佩金燧,右佩木燧”。金燧当指阳燧,而木燧,则与教人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有关。发明钻木取火,有一段类乎神话的有趣传说。据说上古时候,在西方荒远的地方,有一个国家叫遂明国。这个国家是太阳和月亮的光辉都照不到的地方,不见天日,不识昼夜。这个国家有一棵大树叫“遂木”,大得很,树冠盖住了一万顷的地面。后世有个聪明人,漫游天下,到了遂明国,在遂木下休息,见到大树林里到处是闪闪的美丽的火光,像珍珠和宝石的光芒那样灿烂。这个聪明人去考察火光的来源,原来是一些形状像鹗的长脚爪、黑脊背、白肚子的大鸟,用他们短而硬的嘴壳去啄那树杆,鸟一啄,树上就有火光发出。受此启发,聪明人就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