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陋室铭》的2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7:02:39
1、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出对西安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情趣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2、有一种观点认为,陋室主人之“德”是狭隘的、浅陋的;生活疏懒,厌恶劳动,鄙视劳动人民,性情孤傲,逃避现实,缺乏进取斗志。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将“鸿儒”与不能来陋室的“白丁”对举,表明作者的结交面太狭窄,显示它性格的孤傲,蔑视劳动者、耻于与劳动者为伍的不良心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如果同意,请结合原文再举一例进行分析;如果不同意,也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认识。
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①②句以山水做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喻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薄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

第一个好像选A吧 我也是很小的时候学的这个文章

这个 观点是不可以赞同的 因为作者虽然说了往来无白丁 表现了来者的品位高 但是作者同时说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这说明作者并不是鄙视劳动人民 而是不想与那些宦官往来 作者笔下的白丁指的是那些宦官 这篇文章是作者隐居所作 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渴望安静 恬淡的生活 作者以文明志 说明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 表现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
个人观点 请楼主自己选择

第一选A
第二的话,不同意。这首诗通过写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情趣
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你能深切的感受出作者的悠然自得的隐士情怀。作者只是不愿与那些黑暗的官场有瓜葛,而丝毫未提劳动者什么的,怎么能夸大到蔑视劳动者、耻于与劳动者为伍呢?
第三选A

a

不完全同意。刘禹锡是典型的文人阶层,有着属于读书人的清高和孤傲,觉得自己读书万卷却怀才不遇,因而以隐士自比,自怜。不能入得朝堂施展抱负。是对统治阶级为怨。
但刘并未过多流露出蔑视劳动者的情感,他是有优越感而已。

A
说同意,也同意,说不同意,也不同意。
刘禹锡一个古代文化名人,怎么能在当时的那个时代瞧得上劳动人民呢,限于意识形态,这跟他本身没有多大关系,是所受的教育的事 ,孔夫子不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吗?
也不是人家鄙视劳动人民,也不是性格结交面窄,而是,压根就没这个结交的意识,也没有尊重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