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的“李”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1 01:35:22

按:将《行记》中的“行李”释为“旅行”或“以前曾去过的旅行者”均不妥。“行李”一词到了中古,引申义不下十数[27],其中确包括“旅行”“旅行者”义。但《行记》中“行李”一词凡出现10次,其中7次所表乃“行程”义(3次表“旅行时所携带物品”义),如:“问录往台山行李州名、里数。”(卷二,开成四年九月一日,p.180)“但所期行李,万有馀里”(同上,开成五年二月一日,p.206)“恐渐时热,有阻行李。”(同上,三月八日,p.233)根据上下文义,“每问行李”的“行李”当是“行程”之义。所谓“每问行李”即“(圆仁等)多次(向人)打听行程”之意,“向南去,道路极远”,是别人告诉(圆仁等)的话,故“行李”后的冒号当改成逗号。同样的用法,亦见于敦煌文书。如:“情去意实难留,断弦由可续,君之行李,足亦可知。”(《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答曰:‘馀亦不是仵茄之子,亦不是避难逃人,听说途之行李。

  1. 词目:行李

  2. 读音:xíngli

  3. (1).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杜预 注:“行李,使人。”《北史·贺兰祥传》:“既与 梁 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卫人立晋》:“奈之何讨贼之后,遽尔相率自置其君,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视 周 室如无人焉。”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六:“古者行人谓之‘行李’,本当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参见“ 行理 ”。

  4. (2).出使。《魏书·宗钦传》:“顷因行李,承足下高问,延伫之劳,为日久矣。” 宋 叶适 《送戴料院》诗:“世路岂云极,念子行李频。”《明史·刘宗周传》:“ 贵州 巡按 苏琰 以行李被讦於监司。”

  5. (3). 唐 时称官府导从人员。《旧唐书·温造传》:“臣闻 元和 、 长庆 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拟之嫌,若不纠绳,实亏彝典。”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薛 ( 薛逢 )监晚年厄於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行李萧条,前导曰:‘回避新郎君!’ 逢 冁然。” 宋 孙光宪 《北梦琐